close

什麼魚的頭長得像蛇頭?
所以有"蛇頭魚"之稱?


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

回答者: ☆.Mr.Ghost.☆ ( 研究生 3 級 )
回答時間: 2005-11-19 06:33:10
[ 檢舉 ]
檢視圖片
  烏鱧(Channa argus)屬鱸形目,攀鱸亞目,鱧科,鱧屬。俗稱:黑魚、才魚、烏魚、烏棒、蛇頭魚、生魚。英文名:Argus snakehead fish , Northern snakehead 。

  體細長,前部圓筒狀,後部側扁。頭尖而扁平,顱頂、頰部及鰓蓋上均覆蓋著鱗片。口大,端位,下頜稍突出。上下頜、犁骨、口蓋骨均具尖銳的細齒。咽頭上方有一寬大的鰓上腔,能呼吸空氣。背鰭和臀鰭基部都很大,尾鰭圓形。體色暗黑,體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花斑,頭側有2條縱橫的黑色條紋,背鰭、臀鰭及尾鰭上都有黑色相間的條紋;胸鰭和腹鰭淺黃色,胸鰭基部有一黑斑點。

  烏鱧為底棲肉食兇猛性魚類,平時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叢生的淺水區,潛伏在水草中等待時機追捕食物,夜間有時在水的上層游動。平時游動緩慢,在缺氧的水體中能借助鰓上腔的輔助呼吸器,不時將頭斜露出水面進行呼吸,而且在喉部上方凹陷處貯藏著一定量的氣體。當離開水體後還能存活相當長的時間。冬季在深水處,把身體埋在淤泥中越冬,一般很少攝食。春、秋季為攝食旺季,產卵期親魚基本不攝食。性兇猛,仔魚以浮游動物為食;幼魚以水生昆蟲、小蝦和小魚為食;成魚則捕食其他魚類。烏鱧長至2齡可達性成熟,懷卵量為1.4-3.4萬粒。親魚於5-7月在長有茂盛水草的靜水淺灘處繁殖。親魚成對地活動於產卵場所,非常活躍,有時還躍出水面。雄魚用口將水草築成約1公尺直徑的“魚巢”。產卵在寧靜的日出之前,先是雌魚進入魚巢,腹部向上成仰臥姿勢,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;隨後雌魚以同樣方式射精。產卵後,雌雄魚一同守在巢的底下,保護魚卵,防止敵害侵襲。2-3天后,仔魚孵出。仔魚集群生活於近岸的水草叢中,雄魚隨群保護,待幼魚長至4-5釐米時,親魚不再進行保護,幼魚分散營獨立生活。烏鱧生長速度較快,最大個體長可達700毫米,重達5公斤左右。

烏鱧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「黑魚」重定向至此。關於各種黑色魚類的通稱,詳見「[[:蚝隆頭魚、弓鰭魚、阿拉斯加黑魚|蚝隆頭魚、弓鰭魚、阿拉斯加黑魚]]」。
烏鱧

烏鱧標本
保護狀況
未予評估(IUCN 3.1)
科學分類
界: 動物界 Animalia
門: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
綱: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
目: 鱸形目 Perciformes
亞目: 鱧亞目 Channoidei
科: 鱧科 Channidae
屬: 鱧屬 Channa
種: 烏鱧 C. argus
二名法
Channa argus
Cantor, 1842[1]

原產地
引入地
異名
Channa argus
Cantor, 1842
Ophicephalus argus
Cantor, 1842
Ophicephalus argus
Cantor, 1842
Ophicephalus pekinensis
Basilewsky, 1855
Ophiocephalus argus
Cantor, 1842
烏鱧(學名:Channa argus),又名北方蛇頭魚、黑魚、生魚、烏魚、烏棒、蛇頭魚、文魚和才魚,屬鱧科鱧屬,在中國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。
目錄 [隱藏]
1 體型
2 特徵
3 經濟價值
4 習性
4.1 生存環境
4.2 哺育與成長
4.3 食性
5 入侵物種
6 大眾文化
7 經濟利用
8 參考文獻
9 外部連結
[編輯]體型

 

繪圖《After Berg, 1933》[2]
烏鱧有雄性大於雌性的現象,一般成年烏鱧的體長約在40至70公分之間,不過有些大型烏鱧的體長長達80公分以上,目前為止發現最大的烏鱧有接近1.5公尺之長(也有人說是1.2公尺),重達15磅(7公斤左右),據說是在俄羅斯被發現的。
[編輯]特徵

烏鱧的口部延伸至眼部後方,長長的背鰭大約有49至50個鰭刺,而臀鰭則有31至32個鰭刺。烏鱧的體色是其最明顯的特徵,一般大多為棕色,不過有少數部位可能為金色或蒼白色,烏鱧身體兩側的斑點呈現鞍狀排列。
[編輯]經濟價值

烏鱧在韓國、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被視為一種珍貴的食用魚,廣東人尤喜加入西洋菜、陳皮、鴨腎等作湯;貴州人用番茄做輔料炖制而成的酸湯魚是貴州名菜;大韓民國在1992年時出產了500公噸左右的烏鱧,但烏鱧卻未成為地理位置相近的日本市場中十分普遍的魚種,而在其他地區,如鹹海和塔拉河,每年都各會有1-5公噸和10公噸的產量。
[編輯]習性

牠們有鰓,也有輔助呼吸器官,只要有水氣就可以在旱災時躲在泥中度過。
[編輯]生存環境
烏鱧分布於印度、東南亞至俄羅斯遠東地區.朝鮮,日本以及各大水系等,常棲息於湖泊、河流及溝渠中以及常潛伏在水草茂盛處,喜好生存於底部為泥土、有水生植物與水流緩慢平靜的湖泊、河川、池塘、水庫以及運河等水域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舟山群島。[1]
[編輯]哺育與成長
烏鱧的幼魚由兩隻成魚守護,並會把卵放置於60至80公分深的巢穴。烏鱧的在孵化時的第一天,長度大約是5.7毫米;在3天後則會長至7.3毫米,並且開始用魚鰓呼吸,血管會明顯增少,而胸鰭會變大;兩星期後,身長會達到1.1公分長;而1.8公分之後,就會開始食用小甲殼綱動物以及更為幼小的魚;直到長至4到4.5公分時,才會有斑點出現。成魚守護時會攻擊游近的動物。
[編輯]食性
烏鱧是肉食性動物,並且食量非常大,食物種類有蜻蜓幼蟲、蟑螂、甲蟲、小龍蝦(螯蝦)、蛙類、魴、鯉魚以及其他淡水魚等等。可吃下體型一半的魚。 尤其喜歡在水面捕食。
[編輯]入侵物種

作為食用魚,烏鱧曾在美國,紐約、休士頓、奧蘭多、聖路易等城市有大量販賣,但因有部份烏鱧流出,在野外大量繁衍,成為入侵物種,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,2007年7月29日,美國當局禁止了烏鱧的進口。
[編輯]大眾文化

烏鱧在2004年被拍成《恐怖食人魚》(Snakehead Terror)以及《科學怪魚》(Frankenfish)兩部電影,故事中是以烏鱧對生態的破壞為背景,不過《科學怪魚》劇中的烏鱧經基因改造體型龐大,而《恐怖食人魚》則是寫說烏鱧被加入赫爾蒙異常巨大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傳聞,烏鱧也叫孝魚,這是因為魚媽媽每次生魚寶寶的時候,都會失明一段時間,這段時間,魚媽媽不能覓食,不知道是不是出於母子天性,也許魚寶寶們一生下來就知道魚媽媽是為了它們才看不見,如果沒有東西吃會餓死的,所以魚寶寶自己爭相遊進魚媽媽的嘴裡,直到魚媽媽複明的時候,她的孩子已經所剩無幾了。傳說,魚媽媽會繞著他們住的地方一圈一圈地遊,似乎是在祭奠。所以後來人們叫烏鱧為孝魚。從前一般人都不吃烏鱧。捉到都會放回去。烏鱧兩大特點:一是十分兇猛,攻擊力強;二是愛子如命,對其卵與幼魚十分愛護,用一切力量加以保護。其實,都是生物繁衍成長的自然現象。所以釣烏鱧特別容易:幼魚成群遊動時,雄雌親魚一後一前,同時加以保護。有來犯者必決死戰。而且,烏鱧保護魚卵與幼魚,常是雄魚先上陣,若失敗(例如被釣魚人釣走),過了片刻雌魚又挺身而出,繼續保護魚卵或幼魚,真可以說是前仆後繼,壯烈之至。
[編輯]經濟利用

可作為食用魚及觀賞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ygr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